而后从半穴居到学会使用简单的木材、泥土及茅草进行加工,再到方圆的代替,人类室内设计又前进了一大步,距今四千多年,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,渐渐的从群居形成家庭制的房屋结构,以泥土粘附木柱,加苇草搭建窝棚,外层泥土灼烧涂抹,新的房屋形式形成。
直到夏商周时期,国家的形成,开始了宫殿建筑的诞生,并伴随着“副阶周匝”的建筑形式,扩大了室内空间的内涵,创造了虚空间的利用,期初,虚空间是以门棚的形式出现,经过建筑上的不断演变,门棚的作用除了遮风避雨,更起到装饰美观的重大作用,宫殿也转变成回廊形式的虚空间状态。
纵观整个原始社会,占据人类发展史近几十万年,但生产力的发展,以及整个文明雏形的形成,这一时期原始人的居住室内和其他空间,虽看上去简陋,但但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各个时期特色的风格,也是以最基本的实用型萌发的设计最初形式,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中属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原始社会的室内设计属于原始建筑的附属部分,生产技术、生活模式及建材的转换及升级,从穴居到半穴居,地面建筑再到台基建筑,从而也有了陵墓的初具模型,最早的神庙和祭坛出现,这也是最早的宗教观念诞生的标志性时期。
原始社会时期室内设计的主要特点如下:
1. 平面形状
主要的平面类型有长方、方、圆及近方和近圆
2. 平面布局和构成
从最原始群居制由婚姻形式和生活生产力的变革,,室内布局从单间发展到分间。炊住同屋再到炊住分离,房屋的面积也有大变小,但受技术影响和限制,大空间又归到小空间。空间的布置上由最初的火塘和灶坑,以及后期的水井、垃圾坑、场院、门道等。
3. 装饰材料
由最初的不使用任何材料,从占据的洞穴基础上使用黏土毛草和木材及石灰,演变到与近代相似的茅草土坯房
4. 色调
借助材料本身的颜色如泥土色,加工后的红烧土房的红色以及石灰的白色,
5.意识形态
原始社会里,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,基本确定了门朝南的朝向,而且已有了通风、采光、防潮的初步概念,形成了中国古代风水思想的前身。尤其是牛河梁女神庙的建造,并伴随着出现一些抽象形式的装饰纹样,标志着文化特色的形成。